又回到了一個人聽表演的日子 .
今天好不容易把那個實驗跑完 .
看起來結果有點好但是還是差強人意 .
但總算是能放心了 . 呼 : )
心裡很期待今天的表演 .
畢竟離上次也過了一年 .
上次是在台北藝術節的中山堂表演 .
那是我第一次跟認識的人去聽雷光夏 .
事隔一年 . 又能夠聽到完整的演出 .
覺得很幸運 : )
Legacy跟其他的 live house一樣有著越來越多的表演 .
今天的表演是八點開始 .
我在 7:50 左右到現場 .
覺得人也真是太多了 !
連光夏姐也被嚇到的感覺 .
很貼心的請前面的朋友也坐下 .
所以可以清楚的看見台上的樂手 . 和模糊的影片 .
邊唱歌邊放影片這招 .
讓我想到今天錯失的棉花糖 . 哈哈 :D
雷光夏的聲音不需要搭配複雜的樂器 . 一開口就很好聽 . (但是今天有華麗重金禮聘的弦樂四重奏 .!!!!)
甚至隨便唸幾個字都很好聽 .
這次表演的主軸 是跟 第36個故事有關 .
第 36個故事的音樂都是台上的團隊經心打造的 .
所以聽著音樂搭配一些片段就好像可以想起電影的劇情要告訴我們的故事
從一開始那間咖啡館的搭建
導演蕭雅全指著還是廢墟的原址說這裡以後是吧台
有人會在這裡煮好喝的咖啡
就像今天聽到的一連串的比喻
一座沒有小孩子的歡笑聲的旋轉木馬
一條新搭建好的但沒有車子在上面奔跑的高速公路
如果你是上帝你會怎麼想呢
這太無聊了吧
於是你在城市的一個角落創造了一個男人
讓他在那邊喝著咖啡看著報紙
過了一陣子又覺得這樣也是太無趣了
於是你在城市的另一個角落創造了一個女人
讓她也在那邊喝著咖啡讀著小說
如果有一天男人和女人相遇了
故事就開始了
但如果他們永遠沒有相遇呢 ?
用小小的問號帶來龐大的悵然與音樂
這部電影和這場音樂會給我的感動是
能從一個超脫於人而用城市的角度來欣賞"改變"這件事情
巧的是雷光夏本身也經歷著改變 .
去年她辭去了愛樂電台的工作而致力於音樂創作 .
投入在這個電影的計劃當中 .
很期待他在回到愛樂也很期待新作品的兩難
而他今天也不時透露出可能會回愛樂的契機
今天的表演的組合其實很奇妙 .
鋼琴手 : 侯志堅 (以前是郁雯老師 , 但絕不是因為金曲獎的關係哈 XD)
電吉他 : 徐千秀 (超帥 ! solo超強的 !!!)
弦樂四重奏 : 高級啊 (陳主惠老師等等)
低音大提琴 : Ikeda kinya
在表演的過程中我就在想 ... 如果只有新專輯的內容 ...
會不會很快就結束了 !
今天的歌我印象中有
第 36個故事 , 她的改變 , 騷動 (原本叫掙扎 , 導演改名為騷動 , 我覺得更不淺白但有意境) , 媽媽之歌 , 逝 , 臉頰貼緊月球 ,故鄉 (日文童謠中文版.詞是光夏姐填的) , 安可1: 原諒 安可2: 我的 80 年代
心理價值也是很有趣的問題 : )
那時候就在想 , 從以前到現在有很多很好聽的歌 ,
但是上一張專輯的歌跟這一張似乎有著不太相同的感覺 .
這張原聲帶的歌的印象太過鮮明了
而上一張的歌曲給我很大的海洋或某種想像空間的印象
所以還好有逝或臉頰貼緊月球在這個看起來很完整的概念性中
又多了一點包容的空間在 : )
很可惜的是今天的觀眾很多但熱情有餘
我想我也習慣這種樣子
但覺得台上的表演者是很期待
一座有著天真的歡笑聲的旋轉木馬的
讓我們一起拉拉拉吧 (這招又讓我想到某糖 XDDD 哈哈 )
然後導演今天也有來
比想像中年輕許多
我喜歡他拍的我的80年代的 MV
很平實很自然地說出了那個年代共有的記憶
聽現場和CD不一樣的地方是
你可以很真實的聽到每一種樂器的聲音
即使是很不顯眼的
但因為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衝擊
像CD裡的低音大提琴的崩崩聲今天對我來說就很搶戲
我喜歡光夏老師的閒聊
從第一次聽到現在已經四年了好久
但我覺得每次坐在現場我們都像一家人一樣
就算我沒有聽過的歌
也這麼溫柔地包覆著我
老師在開場的時候問到
你覺得是什麼讓生命維繫下來呢 ?
或許真是那個心裡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吧 !
但在當下我想到的問題是
是什麼讓這些不相干的人群緊緊坐在一起
人真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各種不同年紀
細細觀察每個人的樣子和容顏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但沒辦法一一體會
我總希望能從一個難得的表演中得到什麼
而往往會發現
當觀眾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因為可以體會到別人用心觀察發表的成果
就像在玩遊樂設施一樣
我們成就著別人夢想中的畫面和場景
同時這些夢想
也創造了很多不同的故事讓我們往下一個旅途前進
或許真該用一生去體會
那個心裡最有價值最想守護的意義
往往簡單的讓人傻眼吧 : )
第 36 個故事
她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