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6點才走 , 因為我一直在想那個到底是不是詰棋 .
然後我走一走看到路上的旗子
剛好今天有演講 我就去聽了
我原本有要去送舊 也有要去棋會 也想回家寫作業
我設想了很多想做的事情 可是我最後是去聽演講
-----------------------------------------------------------------
今天的講題是 :"作者的觸機" , 主講人是張曉風老師 ,
其實題目完全沒有吸引我的地方 , 是因為是張曉風老師講的才去聽
不知道為什麼是作者而不是作家 , 也不知道何謂"觸機"
她今天講的第一句話就定好了今天講演的方向
她說 "我覺得寫作對我來說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能把桌子的雜物移開,整理好
桌子 , 然後寫作的時候 , 是很享受的."
老師今天講授的重心盤繞在寫作的靈感上面 ,
引用了許多的例證告訴我們國中時候就聽說過的道理 ,
一開始先講江郎才盡的典故 ,
引出 寫作生命是有可能枯竭的 , 要怎樣才能延續 , 或細水流長呢?
然後解釋觸機的意思 , 其實是在講一個作家會被什麼東西觸動而有題材
靈感是一個怎樣的東西呢?曉風老師提出一個觀點
並不是有什麼靈感 , 而是人要 "敏感" (當然他的語氣並不是那麼武斷)
而整場講演的重心也是在於分享於各種不同題材上 有什麼樣的感覺
也是這場演講會讓人覺得很豐富的地方
我覺得我在今天聽到了一種"態度"是讓我覺得很受用的
我並不會覺得今天我聽老師說這些東西 , 我就會變得有文采文筆什麼的
但是我看到一個真的很愛寫作的人在分享這樣的心情
像老師有舉如何從辭典裡取材
她用了她的方式告訴我們有些字在古代為什麼會用這樣的寫法來表意
讓我們可以感覺到在字的裡面是有一些秘密跟故事的而覺得
認識他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以前常常會聽說 , 中文系還要唸訓詁學 , 超無聊的
或是張曉風上課跟他的書差超多 , 很悶
可是今天自己聽過這樣子的一次講演後
我覺得可以有一種不同的觀點
或者說透過一個愛文學的眼界來看世界吧
我覺得真的很受用 可以看到一種熱忱
那種熱忱不是說什麼愛臺灣的愛
而是一個真正的愛的人從心底講出的肺腑之言
(我一定要插這個梗,因為莒光園地太好笑了)
沒想過一個人會這麼認真去想著一個機場的地毯的圖案
一個字的典故然後陷在裡面懷起古來了
或是讀到一個書的片段而想像起當時人民的生活
那種謙卑的對話 , 客氣的口吻
在那種惟有讀書高的升學主義的時代
還是有人在這個世界裡面透過讀書認識了另一個世界的廣袤
如果是我可能會套用現在的習慣 去否定過去人民的價值
但是她居然會用這麼同理心嗎去好像把自己放在了一千幾百年前的世界 而感懷著
我就覺得在那之中真的可以感受到一個人多麼喜歡著自己在做的事情
不是因為我想要一個怎樣的成就 真的聽不太出來那種功利的感覺
只是一種很單純 很純然的因為喜歡而喜歡著自己做的這件事情
我覺得看到這樣的感覺很好
而且有些話也是謙遜得讓人很喜歡
如 "當寫了一個字就很感動了" 這真的是一個很愛中文字的人會說的話
還有 "想到臺灣也是一個從水中浮出的偶然"
還有 "有太多事情需要轉告"
我很愛她用轉告這兩個字 , 她看了很多的所謂現在很多人覺得沒有用的"文言文"
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淵博而自滿 , 反而把自己定位成一個 "轉告者"
這真的很少見了 現在的人講話多很直接..
我個人的感想 , 我會想到國中的時候老師是怎麼教我們寫作的 ,
會有很類似的感覺 ,
但今天的感動並不是完全在寫作這一塊 ,
大部份是期許著自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比如說像寫程式
應該也要有這樣的態度 ,
因為很喜歡 , 所以可以很敏感 , 很著迷 , 很執著。
回顧起來就會想到老師一開始說的那句話。
很羨慕一個人可以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結束以後的QA時間也很踴躍
曉風老師也是個滿幽默的人 ,
有人問 , 老師有沒有想寫什麼東西但遲遲無法下筆的經驗 ,
曉風老師回答 , 當然有啊 , 但是我當然不會告訴你啊 , 這是我的業務機密 , 呵
還有有人問老師面對自己過往的作品應該要有怎樣的態度呢?
主要的答案是 , 不負責任的態度 ,
不過我感覺老師好像不太會去叫別人一定要怎麼做 ,
只是說自己寫完了以後不太特別看好或看壞自己的作品 ,
不會在回顧的時候刻意讚揚或覺得遺憾.
如果有人想把作品拍成劇 ,
他也不會用作者的身份甘涉.
因為有點把作品比喻成孩子的感覺 ,
還舉了他小孩問她母親節要不要去哪裡吃大餐 ,
老師說母親節能把孩子丟在一旁就是最大的快樂了 :p
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答得很中肯
有個人問文筆要怎麼練習?
老師的回答是模仿 ,
在模仿的時候要專注在那個人 ,
要入迷於他的作品 ,
就慢慢會像他,
但不要太入迷 ,
所以模仿不能只是模仿一個人 ,
要模仿很多人 ,
後來就慢慢可以走出自己的風格
我那時候覺得 ,
這個問題回答得很對 ,
我想像自己被問這樣的問題
會想到的答案會是寫日記或者是閱讀 ,
但我覺得老師的答案才比較有回答到問題 ,
而且她可以把她的答案講得很精確 ,
不是只說多模仿就好 ,
會更深入告訴大家 , 要怎麼做 ,
真正想講的模仿是怎樣模仿 ,
我就會想到其實他今天講的東西都是很清楚明白的 ,
但是要把你想表達的東西講得有深度
又能讓人聽得精確其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覺得
一方面講話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一方面不要只著迷於一個是滿重要的觀念
一方面不要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
這世界上也是有很多人不會把想講的事情跟表達出來的意思拿捏得那麼好的
也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且必要這樣對你
不是聽到了一個好的演說就能期待其他人也應該這樣對待你
大家都在努力著
然後
我對於可以看到本人這件事感到很高興
因為機會真的很難得
會覺得像
馬英九好像是假的
陳水扁好像是假的
胡錦濤好像是假的
而今天是真的看到從張曉風這三個字跳出來的一個活生生的人
他不只是一個名字一個想像而是一個真的人
他曾經執筆苦思著的人來分享他最喜歡的寫作的心路歷程
很特別的一個經驗
--
★m06m06 轉過啥
To m06m06: 經計系 快查啊 有妳啦 快快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3.54.137